【濕疹問題】誤信香爐灰可治皮膚病年花10萬元 醫生:亂用偏方或刺激皮膚惡化發炎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0/06/02 18:39

分享:

分享:

何醫生呼籲,切勿亂用偏方,因可能對皮膚再次造成刺激,或會引致接觸性皮膚炎,惡化皮膚問題。

皮膚紅、腫及痕癢,因由可以有多種,不能單一以敏感來概括。皮膚專科醫生何家強指出,3種本港常見皮膚問題——濕疹、銀屑病及蕁麻疹(即風癩),三者有只同徵狀,但細心留意,自有其相異之處。

3種本港常見皮膚問題

濕疹:9成濕疹患者在2至5歲孩提時期已出現,家人多有濕疹、哮喘及鼻敏感的家族史。病徵包括非常痕癢,尤以氣候轉變為甚。濕疹出現範圍少時多在面部,之後會在手腳內側摺位及頸上蔓延,發生部位呈對稱性。

濕疹出現範圍少時多在面部,之後會在手腳內側摺位及頸上蔓延,發生部位呈對稱性。(iStock圖片)

銀屑病:也有一些家族史,首次發病在10多歲至20歲之間,先在頭部出現皮屑,並陸續分布在手踭、背部、腳部,不太痕癢。它屬慢性,不像濕疹來得急促消散得快,銀屑病持續不散可上幾年甚至幾十年。

蕁麻疹:患者以兒童居多,他們多因誤食致敏食物或藥物,突然間紅腫痕癢持續數天後消失。成年20至40歲後出現的多屬慢性蕁麻疹,每日都可以出現痕癢,但位置不一。事實上,蕁麻疹的病理並非在皮膚表面出現問題,而是皮膚血管內的敏感細胞異常所致,表皮層並無影響。它可以無聲息的突然紅、腫、癢不可擋。

首次發病在10多歲至20歲之間,先在頭部出現皮屑,並陸續分布在手踭、背部、腳部,不太痕癢。(iStock圖片)

何醫生指,濕疹和銀屑病屬於皮膚發炎,有特定發病位置,與蕁麻疹「游走不定」大有分別。而且,蕁麻疹不一定是斑塊狀,亦可引致嘴唇腫脹如「孖膶腸」。

持續兩周損及生活須求醫

無論是紅、腫、熱、痕或痛,在皮膚上並不少見,何時應求醫?何醫生說:

患者可先搽潤膚膏、多休息、飲食清淡待其紓緩。但若持續逾兩星期,問題仍不消散;或者感到影響生活上班上學,不能入睡就要求醫。

治療方面,以濕疹為例,因皮膚屏障消失,皮膚會出現痕、乾等不適,需要時醫生會處方口服止痕藥,加上外用如含有類固醇、非類固醇藥膏。較新方法是使用生物製劑,近年的科研發現濕疹令皮膚痕癢及紅腫的原因,是患者體內的其中一種白血球T細胞活躍時,會產生特別發炎因子,如抗白介素4及抗白介素13,生物製劑能抑制發炎因子以控制病情。

何家強醫生指部分濕疹成因與天氣轉變、塵蟎、壓力關係較大,令免疫系統對外來致敏源產生反應。(陳靜儀攝)

紓緩銀屑病的藥物更多,除保護皮膚外,因患者不斷發炎、紅腫與脫皮,何醫生說:

為免患者因外觀狀況造成心理壓力,可使用外用藥物,不奏效便轉用口服藥來控制免疫系統,再下一綫才使用生物製劑,如抗白介素17及抗白介素23。

蕁麻疹因來自血液裏敏感細胞,潤膚藥膏未能治標,需口服藥物治療,最常用是抗組織胺藥,第二代的抗組織胺藥控制效果好、副作用少,不會令人感疲累及口乾。若仍未能紓緩,會注射針藥對付敏感的巨大細胞免疫球蛋白E( Immunoglobulin E,簡稱 IgE )。

何醫生提醒,要紓緩以上3種皮膚病,平日勿使用太刺激的方法,如過熱的水洗澡、重度深層的清潔劑、近來常使用酒精及搓手液,都會令皮膚差些;洗手及洗澡後,須以潤膚膏護膚。

治療濕疹應用醫生處方藥膏及藥品,胡亂使用偏方或弄巧反拙。(Thinkstock)

勿胡亂使用偏方

坊間流傳的皮膚病偏方多不勝數,何醫生指過往曾有皮膚病人把寺廟求得的香爐灰沖水飲及搽身,一年花費10萬元,當然毫無效果。早年大熱的蛋黃油、洋葱素聲稱有助抗皮膚炎,何醫生提醒這些方法均未經科學研究,效果難定論。最大問題是患者在炮製蛋黃油、洋葱素過程中有機會遭到污染,對皮膚再次造成刺激,或會引致接觸性皮膚炎,惡化皮膚問題。

記者:周美好